无码自拍少妇亚洲_经典三级在线免费看_猫咪视频成人永久免费观看_性高潮久久久无码精品视频_一区二区三区少妇无码_黑涩会淫欲乱伦逼色视频导航_亚洲成人高清毛片_最新国产精品_妖精视频APP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_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图片

百科知識
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 > 養(yǎng)護材料工藝百科 > 百科知識 > 正文

沉井質(zhì)量標準

來源:網(wǎng)站編輯   作者:網(wǎng)站編輯   時間:2014年09月19日   瀏覽次數(shù):1240   字體:

沉井質(zhì)量標準

      二十八、沉井質(zhì)量標準
      (一)沉井外觀質(zhì)量標準
      1.沉井周壁混凝土不得有蜂窩、露筋和裂縫,表面應光滑、平整、堅實;下沉后內(nèi)壁不得滲漏。
      2.沉井下沉應在井壁混凝土達到規(guī)定強度后進行。浮式沉井在下水、浮運前,應進行水密性試驗。
      3.沉井下沉中出現(xiàn)開裂,必須查明原因。進行處理后,才可繼續(xù)下沉。
      4.沉井接高時。各節(jié)的豎向中軸線應與第一節(jié)豎向中軸線相重合。接高前應糾正沉井的傾斜;接高時施工縫應清除浮漿和鑿毛。
      5.沉井下沉到設計高程時,應檢查基底,確認符合設計后封底;封底混凝土表面應平整,不允許有滲漏現(xiàn)象。
      加工、拼裝期間發(fā)生的質(zhì)量問題與防治
     (一)模板位置偏移,標高差錯,模板形狀、尺寸有誤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彎、坡、斜橋及立交橋,由于軸線及標高關系復雜,產(chǎn)生軸線偏離,不符設計標高,斜交角左斜、右斜搞反了,縱坡的上坡、下坡搞相反等位置錯誤問題。
      2.危害:使現(xiàn)澆或預制的結構物或構件的位置、尺寸規(guī)格發(fā)生與設計不符的差錯,造成進一步的施工障礙,甚至引起返工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查閱設計圖時,搞錯了標高、軸線、夾角關系等。
     (2)根據(jù)圖紙設計數(shù)據(jù)。推算中搞錯了。
     (3)沒有按控制導線、三角網(wǎng)來控制軸線樁。測樁未經(jīng)復核。
     (4)水準點移動或錯誤數(shù)據(jù),或用錯水準點。
     (5)施測放線時搞錯,沒有嚴格執(zhí)行測量復核制。
     (6)技術交底時,搞錯或交待不清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 (1)組織好設計圖紙的學習和會審。
     (2)搞好測量交樁、接樁工作,做好自審和互審。
     (3)加強橋軸線控制樁和水準點的管理,定期進行復測。對丟掉或移動而無法糾正的樁,及時補上。
     (4)嚴格執(zhí)行測量復核制度。放線施測后,一定要有人重新復核測量。

     (二)條形基礎模板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條形基礎側模。蓋梁和臺帽側模。剛性擴大淺基側模等條形模板沿模板通長方向模板上口不直,寬度不準?;炷帘砻驽e臺。
      2.危害:造成條形基礎、蓋梁和臺帽、剛性擴大淺基的邊棱不直順,尺寸不準,混凝土外觀效果不佳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掛線垂直度有偏差,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線上,橫向拉線檢查點過少。
     (2)模板橫向支撐軟硬不均,或模板長向接縫處脫開,造成錯臺。
     (3)模板上口未釘木帶,澆注混凝土時,其側壓力使模板下端向外推移,造成模板上口內(nèi)傾,減小上口寬。
     (4)模板橫撐或斜撐直接撐在土壁上,當震搗混凝土時,撐木底腳插人土中,造成模板上口寬度不準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模板應具有符合要求的剛度和強度,支模時,垂直度要準確。橫向支撐應牢固穩(wěn)定,并保證軟硬一致。
     (2)模板上口應釘木帶,或澆注時加臨時橫向內(nèi)撐木,以控制條形模板上口寬度,并通長拉線,保證上口平直。
     (3)模板支撐撐在土壁上時,下面應墊以木板,以擴大其接觸面,兩塊模板長向接頭處應加立柱,使板面平整,連接牢固。

     (三)定型組合鋼模板拼裝的質(zhì)量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定型組合鋼模板,拼裝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板件時,常易出現(xiàn)兩塊模板間拼縫超寬,存在錯臺,板面平整度不好,長寬尺寸存在較大累計誤差及兩對角線不等長,板件不規(guī)正等質(zhì)量缺陷。
      2.危害:造成定型組合鋼模板圍筑結構物或構件產(chǎn)生板縫漏漿,混凝土表面產(chǎn)生平整度差、錯臺等外觀缺陷,還會產(chǎn)生構件、配件的尺寸、形狀的改變而影響安裝的精度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平面鋼模板縱、橫肋變形或扭曲,造成拼裝時拼縫超寬,對角線不等長。
     (2)鋼模U形卡的夾緊力不符合要求,無法夾緊兩肋,模板錯位。
     (3)平面鋼模板縱、橫肋高或插銷孔、U形卡孔與板面的間距超標,產(chǎn)生錯臺及板面平整度不好。
     (4)鉤頭螺栓、緊固螺栓松緊不一致,或鋼楞長度方向彎曲度超標,而造成的板面平整度不好。
      4.防治方法:
     (1)平面鋼模板組裝前要按質(zhì)量標準抽查,對超差的模板進行修理,直至達標;無法達標的模板,去除不用。
     (2)鋼模配件如U形卡、鋼楞,要事前按質(zhì)量標準抽查并矯正。
     (3)平面鋼模板排列作為梁、柱模板時,應從一端擠緊,同一端裝U形卡,U形卡應正反交替放置,作為墻板模板時,宜由中間向外對稱排列。
     (4)鉤頭螺栓,緊固螺栓應松緊一致,所有內(nèi)外鋼楞交接處均應掛牢。
     (5)為保證拼裝質(zhì)量,應設計配板圖,條件允許時,優(yōu)先采用整體拼裝,整體安裝法。

     (四)杯形基礎模板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杯形基礎中心線不準,杯口模板位移,混凝土澆搗時芯模浮起,拆模時芯模脫不出。
      2.危害:造成安裝預制柱、板時,就位困難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杯基中心線彈線未校核對角線。
     (2)杯基上段模板支撐方法不當,澆筑混凝土時,杯芯模板由于不透氣比重較輕,向上浮升。
     (3)模板四周的混凝土振搗不均衡。造成模板偏移。
     (4)操作腳手板擱置在杯口模板上。造成模板下沉。
     (5)杯芯模板拆除過遲。粘結太牢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杯形基礎支模,應首先找準中心線位置及標高,先在軸線樁上找好中心線,用線墜在墊層上標出兩點,彈出中心線,再由中心線按圖彈出基礎四周邊線。要校核對角線,用水平儀測定標高,然后掛線支設模板。
     (2)如圖2-3-1所示,支架上段模板時,采用抬把木帶,可使位置準確。托木的作用是將抬把木帶與下級的混凝土面隔開少許間距,便于下段混凝土面的拍平。
     (3)杯芯采用清水模板,要刨光、拼嚴,芯模外表面涂隔離劑,底部應鉆幾個小孔,以便排氣減少浮力。
     (4)澆筑混凝土時,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及振搗;腳手板不得擱在模板上。
     (5)拆除的杯芯模板。要根據(jù)施工時的氣溫及混凝土凝固情況來掌握,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錘輕打,撬棍撥動。較大的芯模,可用倒鏈將芯模稍加松動后,再徐徐拔出。

     (五)墩柱模板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
     (1)“穿裙”。
     (2)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軸線上。
     (3)柱身扭轉。
     (4)表面不平整光滑。
      2.危害:造成墩柱平面位置不準、柱身混凝土外觀質(zhì)量差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柱箍不牢或板縫不嚴密。
     (2)成排柱子支模不掛通線,不規(guī)方,柱模豎直度控制不嚴格。支模前,柱的豎向主筋未將其偏移調(diào)整過來。
     (3)柱模未保護好,支模前已歪扭,未整修就用。
     (4)柱的斜向支撐支撐力大小不勻,使模板支撐松緊不等。
     (5)模板上有混凝土殘渣,未很好清理或脫模劑涂刷不勻。
      4.治理方法:
     (1)根據(jù)柱斷面大小及高度,柱模板每隔50~100cm,應加設牢固的柱箍,對于整體組合模板,要檢查其上、下口的對角線長度,檢查聯(lián)接件、柱箍的緊固程度。
     (2)對于需接長的柱,應在第一次澆的柱節(jié)頂端,預埋定位鋼板及螺栓,待往上接柱支模時,其下口緊固于定位鋼板上;
     (3)成排柱子支模前,應先在底部彈出通線,將柱子位置兜方找中;支撐時,應先立兩端柱模,校直與復核位置無誤后,頂部拉通長線,再立中間各根柱模。柱距較大時,各柱單獨拉四面斜撐,保證柱位準確;
     (4)較高的柱子,應在模板中部一側留臨時澆注孔,以便澆注混凝土時,插入振搗棒,當混凝土澆到臨時洞口時,即應封閉牢固;
     (5)柱子支模板前,必須先校正鋼筋位置。

     (六)現(xiàn)澆梁、板的模板、支架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
     (1)支架移位、下垂或支架基礎沉降。
     (2)梁、板中部下?lián)?,梁、板底面不平,梁身不平直?BR>     (3)拆模后發(fā)現(xiàn)梁身側面有水平裂縫、掉角、表面粗糙。
      2.危害:
     (1)支架移位、下垂或其基礎沉降,會引起現(xiàn)澆混凝土產(chǎn)生施工裂縫,嚴重時產(chǎn)生結構受力狀態(tài)與要求不符而斷裂、倒塌。
     (2)造成梁、板身下?lián)?,給人以不安全感。
     (3)降低梁的耐久性,損壞混凝土的外觀質(zhì)量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支架基礎回填夯實不足或不均勻;坡橋模板底面傾斜度超過3%時,垂直荷載的水平分力使支架傾斜;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梁施加預應力引起反力點轉移,改變支架受荷情況而使支架變形;排架下墊層層次過多,加大沉降量;
     (2)板、梁底模板未預留拱度或預拱度不足。
     (3)梁、板底面模板不平,混凝土接觸面平整度超差。
     (4)梁側模上口橫檔未拉通線,斜撐角度過大(大于60°),支撐不牢,造成局部偏歪。
     (5)梁高較大,側模剛度差,又未設對拉螺栓,造成梁身不平直。  
     (6)采用黃花松木或易變形的木材制作模板,澆筑后變形大,易使混凝土產(chǎn)生裂縫、掉角和表面毛糙。
     (7)支架揣手楔設置不良,造成梁板底面不平整。
      4.治理方法:
     (1)梁、板底支撐間距,應能保證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等作用下不產(chǎn)生變形,必要時可鋪設灰土層或石灰粉煤灰砂礫混合料結構層,鋪放通長墊木,確保支撐不沉陷。
     (2)支架設計要進行荷載不均勻分布的驗算,考慮各種可能發(fā)生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穩(wěn)定,而且一定要把支架桿件固定到橋墩、橋臺的堅固處,在桿件間要用斜撐和拉桿拉緊。
     (3)板、梁底模應按預留拱度起拱。
     (4)根據(jù)梁高及寬度,核算混凝土振搗時的重量及側壓力,選擇模板厚、主柱間距,根據(jù)梁高加設橫枋和對拉螺栓數(shù)量。
     (5)支架揣手楔,必須選用木質(zhì)堅硬的材料,揣手楔應背緊,設置恰當,防止支架發(fā)生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變位。
     (6)梁模盡量不采用黃花松木或其他易變形的木材制作,如用黃花松制作梁側模,應在混凝土澆灌前充分用水澆透。

     (七)現(xiàn)澆墻、橋臺的模板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
     (1)墻體厚薄不一,墻面高低不平或傾斜變形。
     (2)墻根跑漿、露筋。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漿裹住,拆模困難。
     (3)伸縮縫處橡膠止水帶未被澆筑的墻體混凝土包裹住,甚至擠偏。
     (4)墻體分層澆筑出現(xiàn)接茬不平、錯臺。
      2.危害:墻根跑漿、露筋產(chǎn)生“爛根”,損傷下部結構的安全、穩(wěn)定;伸縮縫處的止水帶移位引起該處混凝土或伸縮縫滲、漏水;引起結構尺寸規(guī)格與設計不符及造成混凝土外觀缺陷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模板制作不平整,厚度不一致,相鄰兩塊墻模拼接不嚴不平,支撐不牢等。
     (2)模板間支撐方法不當,使模板在澆注混凝土時發(fā)生位移或傾斜。
     (3)混凝土澆注分層過厚,振搗不密實,模板受側壓力過大,支撐變形。
     (4)角模與墻模板拼接不嚴,水泥漿漏出,包裹模板下口,拆模時間太遲,模板與混凝土粘結力過大。
     (5)伸縮縫處橡膠止水帶與模板未固定好。
      4.防治方法:
     (1)橋臺、墻面模板應拼裝平整,并嚴格按質(zhì)量檢驗,標準把關。
     (2)臺、墻身中間應用穿墻對拉螺栓拉緊,兩片模板間,應根據(jù)墻厚,用鋼管或硬塑料管頂撐,以保證墻體厚度一致。
     (3)當伸縮縫兩邊墻體混凝土不能同時澆注混凝土時,此時端頭模板應與橡膠止水帶的中空管抵緊,端模與側模用聯(lián)接角模相聯(lián)接,并與鋼筋焊接伸出拉桿螺栓將模板鋼楞拉緊,確保支模穩(wěn)固,板縫嚴密不漏漿;施工中多數(shù)是將端頭鋼模與側模相連。見圖2-3-2。
     (4)每層混凝土的澆注厚度。應控制在施工規(guī)范允許范圍內(nèi)。
     (5)采用預埋螺栓。夾緊模板底口。
      當分層澆注混凝土和安裝模板時,兩次支模的接槎部位往往易出現(xiàn)“穿裙”現(xiàn)象。為消除此類通病,必須使上部模板能夾緊已澆注的墻體(柱體),并得到穩(wěn)定的支點。為此,可在澆注第一層混凝土前,模板中放置預埋螺栓桿,待澆注上層時,再用螺栓夾緊兩根橫向放置的角鋼(也可用50×60的木方),作為上部模板的支撐點,見圖2-3-3,避免產(chǎn)生“穿裙”現(xiàn)象。

     (八)隔離劑引起的缺陷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由于模板使用隔離劑不當,產(chǎn)生混凝土上有銹斑等,造成色調(diào)不均,外觀粗糙,甚至拆模時將混凝土沾掉,造成粘皮現(xiàn)象。
      2.危害:降低澆注混凝土表面的外觀質(zhì)量,造成色澤不均,銹斑,污染及粘皮等缺陷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脫模隔離劑選用不當,或涂抹方式不當。
     (2)脫模隔離劑未完全干燥,就澆注混凝土,使隔離劑被混凝土沾掉而失效。
     (3)支模到澆注混凝土的時間拖的過長,鋼模隔離劑脫落,鋼模表面銹蝕。
     (4)新產(chǎn)品,未經(jīng)鑒定就使用,由于性能不穩(wěn)定,產(chǎn)生不良后果。
      4.治理方法:
     (1)根據(jù)模板材質(zhì)(鋼、木)模板暴露時間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程度等因素,結合取材容易,經(jīng)濟適用,因地制宜的原則選用脫模隔離劑。隔離劑又稱作脫模劑。目前,脫模劑分為水質(zhì)脫模劑(優(yōu)點是不污染鋼筋和混凝土表面)和油脂脫模劑兩大類。使用前,應取實物樣品進行檢驗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     (2)脫模(隔離)劑必須完全干燥后,才能澆注混凝土。
     (3)根據(jù)脫模劑類型,采用適宜的噴涂方法,并保證涂抹均勻。
     (4)采用后張預應力時,可根據(jù)施工條件選擇下述方法,防止銹跡污染混凝土面。
      1)在模內(nèi)襯塑料板,可不用涂脫模劑,且得到較高外觀質(zhì)量的混凝土表面,模板周轉次數(shù)轉多時適用;但注意塑料板受熱易變形。
      2)在鋼模內(nèi)表面涂甲基硅樹脂等長效能脫模劑。
     (5)選用脫模劑,要考慮脫模劑不會對混凝土結構性能有影響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。油脂類脫模劑對于暴露于環(huán)境空間的混凝土表面,不宜采用。嚴禁脫模劑污染鋼筋及混凝土接茬處。
混凝土澆注期產(chǎn)生質(zhì)量問題及防治
      模板、支架和拱架在制造、安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,常在混凝土澆注時暴露出來,產(chǎn)生諸如跑模、脹模、漏漿、層隙及夾渣等質(zhì)量問題。上述質(zhì)量問題的內(nèi)因是模板、支架制造、安裝時留下的薄弱因素,外因是混凝土拌合物的側壓力,豎向荷載和流動性對模板、支架的作用。不涉及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質(zhì)量,拌合質(zhì)量,混凝土振搗和澆注質(zhì)量等方面的影響。

     (一)跑模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側向壓力使某部位的模板整體移位,造成結構物側面整個傾斜,底面下垂或下?lián)?。嚴重時,側模、端模崩坍。
      2.危害:輕者大大改變結構物尺寸、規(guī)格、形狀,重者使?jié)沧⑹ ?BR>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固定柱模板的柱箍不牢;或釘側模、底模的元針規(guī)格小,被混凝土的側壓力或豎向力拔出,造成模板移位。
     (2)為調(diào)整模板間距或高程,所加的抄手楔未固定好,震搗時松脫產(chǎn)生側模、底模移位;
     (3)固定梁側模的帶木未釘牢或帶木斷面尺寸過小,不足以抵抗混凝土側壓力,而使釘子被拔出。
     (4)未采用對拉螺栓來承受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,或因對拉螺栓直徑太小,被混凝土側壓力拉斷。
     (5)斜撐、水平撐底腳支撐不牢,使支撐失效或移動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根據(jù)柱斷面大小及高度,在柱模外面每隔30~60cm加設牢固柱箍,并以腳手架和木楔找正固定,必要時,可設對拉螺栓加固。
     (2)梁側模下口必須有條帶木,釘緊在橫擔木或支柱上;離梁底30~40cm處加φ16mm對拉螺栓(用雙根帶木,螺栓放在兩恨橫檔帶木之間,由墊板傳遞應力),并根據(jù)梁的高度,適當加設橫檔帶木。
     (3)對拉螺栓直徑一般采用φ12~φ16,墻身中間應用穿墻螺栓拉緊,以承擔混凝上側壓力,確保不跑模,其間距根據(jù)側壓力大小為60~150cm。
     (4)澆注混凝土時,派專人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,并進行加固。

     (二)脹模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模板在水泥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。局部模板偏離平面,或局部模板變形鼓出。使結構物截面尺寸加大。
      2.危害:使結構物或構件的混凝土面平整度不好,豎直度超標。對于需進行架設的支承面或縫隙,會造成不平、相頂?shù)荣|(zhì)量缺陷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木模板厚度較小,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發(fā)生撓曲變形。
     (2)定型組合鋼模板接頭處沒有立柱或鋼楞尺寸規(guī)格小,使模板在混凝土側壓力的作用下發(fā)生彎曲變形,或卡具未夾緊模板。
     (3)模板的水平撐或斜撐過稀,未被支撐處,模板向外凸出。
     (4)模板的拐角處與端頭處,由于支撐薄弱而移位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木模板厚應大于2.5cm,梁高在20cm以上時,采用5cm厚木模板,且每0.5m加立柱,直接承受混凝土側壓力的模板、桿件及帶木等,其截面尺寸,應保證其所產(chǎn)生撓度,不超過跨度的1/400,而具有足夠剛度。
     (2)基礎側模,可在模板外設立支撐固定,其他墩、臺、梁、墻的側模,可設對拉螺栓加固。
     (3)定型組合鋼模,應按模板長方向錯縫排列。當梁高在30cm以內(nèi)時,按模板每塊長的間距加支撐;當梁高在30~40cm時,用梁夾具代替縱、橫楞條支模,梁夾具的間距為105cm。
當梁高在60~120cm時,豎楞條間距為90cm;梁高120~140~m時,豎楞條間距為75cm。墻豎向楞條間距為75cm,橫向楞條間距為105cm。
     (4)加強模板的端頭及拐角處的支撐及連接。
     (5)采用鋼管卡具組裝模板時,發(fā)現(xiàn)鋼管卡具滑扣,應立即換掉。

     (三)漏漿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澆注水泥混凝土時,水泥漿從模板接縫處漏出。
      2.危害:漏漿輕者,在混凝土表面產(chǎn)生麻面,使結構物邊棱線不清晰;漏漿重者,會產(chǎn)生蜂窩、露筋等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定型組合鋼模板拼縫因模板損傷而過寬。
     (2)定型組合鋼模板與木模板間由于連接不好而漏漿。
     (3)模板接縫處松動或模板制作不良。支撐不牢。側模與底模接縫處漏漿。
     (4)柱模板、墻模板底口接縫處,梁、墩、臺的端模和拐角處接縫處理不細,易漏漿。
      4.治理方法:
     (1)同“定型組合鋼模板拼裝質(zhì)量缺陷”防治方法(1)和(2)。
     (2)木模板制作,拼縫應刨光拼嚴,可在縫內(nèi)鑲嵌塑料管(線),在拼縫處釘鐵皮或拼縫內(nèi)插板條,縫內(nèi)壓塑料薄膜或水泥紙袋等;
     (3)對于拼縫過寬的定型組合鋼模板之間,側模與底模相接處,采用夾墊薄泡沫片,薄橡膠片,并用U型卡扣緊,防止接縫漏漿。
     (4)柱、墻模板安裝前,模板承墊底部應預先用1:3的水泥砂漿,沿模板內(nèi)邊線抹成條帶,如圖2-3-4(a)(b)所示,并通過水準儀校正水平。
     (5)當鋼筋混凝土結構形狀不規(guī)則時,可用鋼模板和木模板進行組合拼裝。如圖2-3-5所示,是常見的一些連接節(jié)點大樣,可供施工時參考。鋼、木模接縫處,用長木螺釘將鋼模邊肋與木模緊密相接,必要時可墊夾薄泡沫片。
     (6)端模及截面尺寸改變處,加設對拉螺栓拉緊,必要時加設立柱、拉桿以加固,防止脹模跑漿。

     (四)預埋件、預留孔的移位或遺漏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結構或構件的預埋件、預留孔位置與設計要求不符;或漏放預埋件,遺漏預留孔如預制梁支座埋鐵錯位、傾斜,防震錨栓孔遺漏等。
      2.危害:損害橋梁的使用功能;造成防震設施失效;給橋梁的一些安裝帶來麻煩,降低安全度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圖紙審看不細,交底時漏交代,支模時漏放。
     (2)預埋件及預留孔替代物與模板或鋼筋相連不牢,澆注混凝土時移動,此問題在定型組合鋼模板中最突出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加強圖紙的會審及技術交底的領導及檢查。
     (2)可根據(jù)現(xiàn)場條件,和預埋件位置精度要求,采取螺栓固定。焊接固定或綁扎固定。圖2-3-6所示用螺栓固定預埋件,對于精度要求高的情況是適用的??墒孪仍阡撃0搴皖A埋件上鉆孔,然后用φ6~φ8螺栓,將預埋件固定在鋼模板上,螺栓數(shù)量根據(jù)鐵件大小而定,螺帽埋在混凝土內(nèi),螺桿可擰出重復使用。
圖2-3-7為蓋梁頂面支座預埋鋼板用螺栓準確定位做法。
     (3)預留孔洞的模板可根據(jù)孔洞大小及設置位置的不同,采用下述各種方式:
      1)圓孔孔模,在箱梁橫隔板、頂板、墻兩側鋼模板上鉆孔,用木螺絲固定木塊,將孔模套上固定,如圖2-3-8所示。還可采用鋼筋焊成的井字架卡住孔模,井字架與鋼筋焊接固定。孔??刹捎盟芰瞎堋摴?。
      2)方孔孔模:方孔可用薄鐵皮,或刨光涂隔離劑的木模做成。較小方孔可在底模上鉆孔,用木螺絲固定在木塊上??啄Ec定位木塊間用木楔塞緊。箱梁頂板。橫隔板人孔預留洞,可用鋼模、木模,留孔處少鋪些鋼模板,留出空位,用斜撐將孔模支于孔邊上,見圖2-3-9。
      3)預留插筋與模板的關系:當小于φ16鋼筋數(shù)量較多時,可先彎成90度成]形,將外露側貼緊鋼模,拆模后剝離出鋼筋;小于φ16鋼筋且數(shù)量少,也不集中鋼筋在一起時,可在鋼模上鉆孔伸出。并用牛皮紙塞緊。如大于φ16鋼筋,同時又過于集中,為避免損壞鋼模,宜用木模代替。在木模上鉆孔伸出鋼筋。

     (五)混凝土層隙或夾渣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現(xiàn)澆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有條狀縫隙,并存有木屑、鋸末或泥灰,稱為層隙?;炷翰返妆砻鎯?nèi)有集中灰、泥、鋸末成渣狀,用硬物可清下,稱為夾渣。
      2.危害:混凝土層隙會削弱受力結構、構件、墻壁的受力截面積,大大降低結構的抗震能力。夾渣會削弱結構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,加速結構主筋的銹蝕,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模板支好后,清理各種雜物不夠,或用水或用壓縮空氣沖吹,積聚梁底低處,未留清渣口排出,使殘渣留在混凝上中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在梁底模最低處,柱、墻腳處,預留清渣口,待用水或壓縮空氣清理完成后.冉將清渣口封閉。

     (六)膠囊內(nèi)饃的質(zhì)量問題
      1.現(xiàn)象:預制空心箱梁或空心板的孔道混凝土保護層過厚過薄,“開膛”、“破肚”。預留孔道左右偏位造成露筋。
      2.危售:膠囊內(nèi)模質(zhì)量問題,造成預制空心箱梁、空心板露筋或主筋混凝土握裹不足,形成廢品。
      3.原因分析:
     (1)膠囊內(nèi)摸跑氣,造成膠囊氣壓不足,澆注混凝土時膠囊過久變形,改變預留孔道形狀。
     (2)膠囊內(nèi)模固定不好,澆注時振搗方法失當,使膠囊上浮,造成頂面混凝土壓層厚過小,產(chǎn)生露筋、裂縫甚至局部頂板洞開,形成“開膛”。
     (3)膠囊內(nèi)模術用有效措施保證與主筋(或預應力鋼絲)的設計間距,而造成主筋外露或預應力筋無握裹的“破肚”。
      4.預防措施:
     (1)膠囊使用前要檢查是否漏氣,并從開始澆注混凝土到膠囊放氣時止,其充氣壓力應保持穩(wěn)定。
     (2)鋼筋綁扎的鐵絲頭要彎向鋼筋內(nèi)側,以防扎破膠囊。
     (3)膠囊應用間距不大于50cm的定位鋼筋框與外模聯(lián)系予以固定其位置,并在澆注混凝土時對稱平衡地進行,防止膠囊上浮或受澆注混凝土的偏心壓力而位移。
     (4)膠囊與主筋問應墊有鐵絲的砂漿墊塊,防止膠囊澆注中沉落與主筋相貼。
拆模期發(fā)生的質(zhì)量問題及防治